北京辰德石材装饰有限公司
装饰石材常见的病变水斑及其成因

“水斑”是用湿法粘贴(即用水泥沙浆粘贴)石材时,吸湿性物质渗入石材内部后,使石材表面产生不易自然干燥的湿痕,是常见到的石材病变之一。其主要特征是这些湿痕总是不干或者不易干燥,即使阳光照射或用火烘烤,过后仍然是湿痕依旧。由于水斑难以清理,有人称其为石材的“癌症”。水斑从形成机理上分析,主要有三种:

(1)纯水合凝胶体水斑。

水泥水化后的主要产物有碱-硅酸凝胶体(C-S-H)等。天然石材微孔隙的毛细作用使凝胶类物质随着表面水份的挥发迁移到表层并凝固下来。检测表明水泥凝胶体为层(网)状结构,其比表面积达到200~600㎡/g,凝胶孔的大小为1.5~3nm,仅比水分子大一个数量级,具有很强的保水性。吸附着水份的凝胶体呈现半透明状,使光的反射率发生变化,粗看起来很象是石材被水润湿了。当吸水率较高(特别是贯通性孔隙较多)的石材,直接湿法粘贴时,往往会有这类水斑出现。

(2)吸湿性盐碱+水合凝胶体水斑。实验表明水泥中碱过量或者一些水泥添加剂都会加重水斑的印迹(见图3)。例如,在水泥中分别加入NaOH、NaCl、CaCl2、三乙醇胺等,在湿贴石材试样的表面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也与凝胶类物质一道迁移到了石材表层,严重时还使石材表面出现了明显的盐碱斑。这些盐、碱或水泥添加剂明显加重了水斑的颜色和吸湿性,加重水斑的程度是NaOH>NaCl>CaCl2>三乙醇胺。由于易潮解盐碱具有较低的水蒸汽压,它们将吸附空气中的水分直至达到与外界水蒸汽压的平衡,而石材微孔隙和水合凝胶体产生的附加压力(微孔毛细现象)使平衡更加有利于吸附更多的水分,因此不论外界天气如何,石材表面层的水印总是很难干燥。吸湿性盐碱的来源主要有:①水泥细集料中的氧化物,如Na2O、K2O等(碱含量为0.6~1.5%),与水混合后生成NaOH、KOH等水溶性碱类。除与集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SiO2)反应生成碱-硅酸凝胶体外,还与集料中的白云石粉等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等盐碱,多余的将直接从石材微孔析出;②水泥添加剂,如早强剂和抗冻剂等都能带入可溶性盐类(如氯化物等);③酸洗残留,厂家为了去锈黄而酸洗板材,酸与氧化物作用就生成可溶性盐;④基底下可溶性盐碱随水份向上迁移,等等。由于吸湿性盐碱被石材孔隙内的凝胶体包裹着,这类水斑的去除具有相当难度。

(3)潮湿+水合凝胶体水斑。当石材直接或间接地与潮湿或与水源相连,例如彼邻潮湿的地面和墙面,或者是附近经常有水渗出的部位等,经常可以看到明显的水斑印迹。主要原因是:①由于与水源相连,水泥沙浆中凝胶类物质和可溶性盐碱可以不断地随水迁移穿越石材,并在石材表层聚集;②渗到石材表层的水合凝胶体和可溶性盐碱总有水源提供,所以不会干燥。实验也发现沙浆中水含量过高、石材淋湿或受潮,都会加重水斑的严重程度。因为水量越多,水泥沙浆中凝胶类物质和可溶性盐碱迁移穿越石材越容易,在石材表层聚集得也就越多。

护理常识
news